编者按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第三年,广东有了哪些新变化?答案,写在街头巷尾的烟火里,也藏在百姓的日常感受中。
为探寻这份答卷,我们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汇聚多元视角,记录真实反馈。城乡居民、产业工人、返乡创客、基层工作者……他们以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共同勾勒出“百千万工程”的立体图景。
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由群众来检验;“百千万”成效,群众说了算。即日起,南方农村报推出“众说百千万”特别策划,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与笔触,一起看广东城乡新变化!
每逢周末,河源东源县糖巢创客社区总被浓浓的烟火气包裹:返乡青年李渊的“客+李记”店铺人潮如织,芝麻艾粄在蒸锅里腾起白雾;嫑艺术空间的小院里,客语音乐人吴文波敲着手鼓,台下年轻人举着烤串和啤酒,跟着节奏轻晃......
本地村民、返乡青年、外来创业者,一群有着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梦想家”,都在这个乡村文化创意园区里,找到了落脚点。“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糖巢创客社区见证了从少数人的出发到一群人的落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研学、文创、美食、摄影等业态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老镇正焕发着“很新”的创业活力。
(来糖巢,去创业!时长共2分54秒)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糖巢创客社区见证了从少数人的出发到一群人的落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研学、文创、美食、摄影等业态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老镇正焕发着“很新”的创业活力。
糖巢创客社区前身是仙塘镇政府旧址,面貌老旧,人口外流严重。“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东源县将其定位为集创意、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为一体的“乡创聚集地”,通过培育业态、引育青年人才和探索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开启了一场从里到外的“蝶变”。

糖巢创客社区位于河源东源县仙塘镇。
“蝶变”的第一步,是环境的改善。
“本来我家这里其实是比较偏的地方,但是政府修好了路、还装修了院子,我们这里就成了很好的位置了。”红光村村民刘洁琼的“糖巢朝茶夕酒铺”于去年12月正式开张,家庭小作坊终于有了正式的店面。
路修好了,院子美了,连偏角落都成了黄金位置。如今这间藏着客家酿酒手艺的小店,成了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标”。据糖巢农文旅(河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盈介绍,随着社区建设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开起来了店铺。从土特产店到手作工坊,老镇的烟火气里多了创业的热望。

前来游玩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受访者供图
“蝶变”的第二步,是人才的回流。
“以赛代招”是社区吸引创客的重要途径。李盈介绍,通过举办乡村创客创业大赛,社区孵化了一批有想法、有激情的青年创业者入驻。
东源人李渊就是从去年“梦启糖巢”乡村创客创业大赛17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冠军。他所获得的奖品除了三万元奖金以外,还“得到”了一间店铺,把美食店“客+李记”开进了社区。
“这件小院的租金很低,政府还帮我加固了老旧房屋,给我省了一大笔钱。”回想起自己的创业之初,李渊格外感激社区提供的创业环境,这也是他坚持梦想的动力源泉。

首届“梦启糖巢”乡村创客创业大赛冠李渊成为首批注册并落户糖巢创客社区的商家之一。 受访者供图
同为参赛者的吴文波在获奖后带着自己的音乐梦来到了社区,打造了集咖啡、展览、餐饮、音乐于一体的嫑艺术空间。开业以来,嫑艺术空间经常举行各类活动,让创客社区人气更旺。如今,身为梅州人的他在糖巢社区成为了新河源人,在这间小院里,他正在努力把客语音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吸引青年,更要留住青年。
“在好的环境里做一件事会更好。”李渊说。他所称赞的“好环境”,正是糖巢创客社区为入驻创业者们精心打造的“沃土”。
为解决创业资金问题,糖巢创客社区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出“筑巢贷”等系列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贴息支持及产业扶持资金,有效破解了创业初期的融资瓶颈,让梦想不再因资金短缺而搁浅。
“想创业,来糖巢!”如今,创业者们在糖巢创客社区轻装上阵、快速成长,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带动了本地就业,研学、文创、美食等八大业态星罗棋布,激活了乡村经济,将创业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视频/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艳 张璠
策划:洪继宇 苏晓璇 肖婉琦
统筹:谢晓莉 林伊晴